【抗战故事】抗日英雄王果亭-史事-渭南市大荔县政协网
首页 > 政协文史馆 >史事
【抗战故事】抗日英雄王果亭
2025-08-19 09:50:50 作者:Admin

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举世震动之“芦沟桥事变”爆发,日寇大举侵入,华北失守,绥远、包头相继论陷,陕北岌岌可危。

当此之时,全国人民同仇敌忾,奋起抗战。一九三七年十月邓宝珊将军受命以二十一军团长名义,任晋绥边区总司令,驰赴榆林与二十二军军长高双成齐心协力,一致抗日。后为适应抗日形势,组成伊东游击纵队,配合全国各战区,与敌周旋决战。

时爱国志士王果亭在榆林二十二军高双成部任差遺副官,工兵连排长职务。王果亭乳名根有,朝邑县高平乡平罗朱村人,生年约在一九0四年,幼时读书勤学。及长,因家贫生计艰难,投人冯玉祥将军部工兵连,历任班、排长,曾受过严酷的工兵训练,对爆破技术学有专长。一九三0年冯军倒蒋失败后,旋人高部。王果亭凡事辄不苟同,性格孤癖,落落不群。但他做事果敢,机智灵活,技术熟练,动作神速。热爱士兵,能同甘共苦。每实战演习,首先挖战擦地道,开路架桥,勘测地形,修筑防御工事。特别是安装地雷,爆破技术操作非常熟练,深为士兵敬佩,上级器重。值此国难当头救亡图存之时,王果亭义愤填膺,奔走呼号,常呼:“我要用地雷救国,炸毁日寇。只要深人敌后,也能打得敌人晕头转向,牵制它不敢安动进犯。

当时绥包沦陷,榆林二十二军撤到黄河南岸,与日寇对峙,敌机狂轰滥炸,形势紧迫。王果亭更是切齿痛恨,报国心切,力主此正“地雷救国”之时,主动请缨杀敌。高军长为之心动,允其只身先行侦察。王果亭深人敌后,知敌平绥线防守不严,军运频繁,计划以炸毁磴口铁桥为主,给敌人以致命打击。一九三八年随伊东游击纵队到达前线,高致凯副司令深知王果亭常呼号 “地雷救国”,诚为炽烈之爱国军人,特设宴欢迎。王果亭一再表示,不避艰险,不畏强敌,以杀敌救国为明志。他到纵队第三天被正式任命为司令部上尉爆破队长。全队二十人,每人配发一支手枪。且在纵队司令部秘密举行了简单而又庄重的宣誓仪式。当晚会后,王果亭即化装往敌占区包头一带。临行前,他想到任务艰巨,昼伏夜行,为了养精蓄镜,减少疲劳,如打柴做饭,缝补洗衣,护理伤员,须专人管理,要求其妻白秀英同去负责此事。其妻深明大义,踊跃参战,同赴国难,真为壮举。王果亭深人敌后,到达新民堡取得村长张兰田的大力支持。又进到九清泉子,最后驻大红奎地方,接近包头滩磴口火车桥。十天后听到敌人几处公路、小桥、仓库被炸。又过二十多天,敌人一列火车中一节爆炸起火,多节出轨,敌人惊惶万状。

一九三八年七月廿日后,王果亭等五、六名战士化装回到司令部,按战绩特加优奖,提升王果亭为少校大队长。约一周后,又化装潜人敌后,侦得黄河以北尔格森地方有日伪俱乐部,日寇、汉奸、地痞流氓等经常出人,奸淫妇女,敲诈勒索,作恶多端,人民愤恨。一九四0年春,日寇火车运输军械装备至包头,王果亭带领战士深夜匍匐爬进磴口铁桥,迅速将炸药绑在桥墩上,待火车驶近,拉导火线,列车腾空,军械敌尸满天飞崩,使敌人惊恐惶乱,草木皆兵。自王果亭任爆破队长以来,指挥全队分组活动,神出鬼没炸毁桥染、车皮、汽车、仓库、营房等约在二百余次,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疯狂气焰。日寇伪军早已畏惧王果亭之威名。日本黑田少将以伍千元蒙币悬赏捉拿王果亭。一九四二年十二月,待敌麻痹后,王果亭又沿包萨铁路多次埋设地雷,炸毁铁路交通,牵制日寇不敢安动。日寇又采取飞机向我军阵地狂轰,更激起王果亭全体队员无比的仇恨,他和大青山游击队取得联系,知敌从张家口至包头运输兵源器材,王果亭仍指挥在铁路沿线埋设地雷,这次因爆炸力小未能全歼。双方激战,我战士伤亡五人,王果亭不幸胸部中弹,经抢救至新民堡医治无效身亡。王果亭烈士终于为中华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,实现了誓言,以身报国。殁后二十二军驻榆官兵为王果亭及阵亡将士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。高双成军长亲临主祭,慰问家属,还受到邓宝珊总司令传令嘉奖。嗣后王果亭烈士灵柩运回朝邑原藉安葬。生荣死哀,名垂于古!